包含预制殡葬房的词条

浙江人的备丧习俗,大致有做寿衣、打寿枋、送终三大部分组成,接下来随小编一起看一下。

预制殡葬房

其一、做寿衣:老人过了50岁,要提前做殓衣,俗称“寿衣”或“百岁衣”。在苍南,有的子女在长辈去世前,就开始预制入殓时的衣服鞋帽,这在当地有“冲喜”的意思,俗称“压寿”。在给亲人缝制寿衣时,要选择亲邻中的少妇或少女动手,意在借她们的年轻活力,帮助老人延寿。在绍兴等地,寿衣要选择在农历闰年做,也有为老人添寿的意思。女眷如果身上不干净(例假),则不可参与寿衣的缝制。

预制殡葬房

其二、打寿坊:旧时做棺材的木料分上中下三等。上等为柏木、中等为杉木、下等为松木。棺木板的厚度,上等称“敦煌材”,板厚四寸以上;中等称“养老屋”,板厚两寸以上;三等称“狗头柄”,天台县称之为“散板汤”,板的厚度在一寸以下,敦煌材规定要用八人台,其五的均用四人台。

在温州、洞头等地,一般在50岁后,就备办后事。预制棺材在当地称“打寿枋”、“立寿”或“打百岁枋”。立枋要自家购置木料,请木匠来制作,再清油漆师傅来涂红漆,男棺写福字,女棺写寿字。放在祠堂里或阁楼上,叫“沉香木”。讲究的人家,还用生漆拌和碗瓷,粉末漆了又漆。认为寿材搁得燥,来生做人可以少生病。临时制作的寿材不干燥,下辈子做人难免患湿症。

预制殡葬房

在安吉一带,在哪天动斧做寿材,不仅要请阴阳先生择日子,还要择定时辰动斧劈柴。动斧当天早上,主人要先准备好香烛、菜肴等先祭拜。木匠劈第一斧头时尽量劈得好,劈下的木片要飞得越远越好,这样预示着家里老人长寿。从开工到圆工这段时期,亲戚们会来送寿礼,其中以女婿送礼为最重,礼物多为寿糕、寿面、炮仗等,主家在员工当日要举办圆工酒以示庆贺。

预制殡葬房

其三、送终:长辈病重时,子女及其他亲属都要守在床边,谓之“候夜”,这也是子女给老人最后的尽孝机会。病人将要咽气时,全家大小都要来到床前,名曰“送终”。湖州一带,老人垂危之际,家里亲人需日夜守在身旁,如果老人有口头遗嘱,大家洗耳恭听;如果有书面遗嘱,由长子给其余兄妹过目后负责保管,总之要一直守候到老人咽气为止。旧时人们对“送终”极为重视,将其列为人生大事,小辈没有守夜送终则会被认为不孝。老人临终前如果子女没有到齐,叫“月亮缺只角”引以为憾。如果子女有一人在远方未及时赶到,家里人要想方设法让其喝参汤以“吊命”,病人一断气,全家大小都要嚎啕大哭,并烧些黄烧纸,称为“烧落地纸”。有钱人家要烧包袱、雨伞之类,请和尚念“开路经”“往生咒”,边念边给死者换衣服。

预制殡葬房

建德一带习俗,死者衣服的扣子要拆掉,改为明代装束,用一条带束之。据传清兵人关时,汉人有三种人不投降,即男降女不降,生降死不降,大人降而儿童不降。所以,女人、死人、小孩仍保持穿明装。如果死者生前当过屠夫,快断气时,家人要用大红布,将其手包起来.假装手已被斩断,免得屠杀过的牲备在阴间咬他的双手。同时家人还拿三枚铜钱,各用红纸包好,两枚捏在死者手中,一枚塞人死者口中,名曰“含口钱",有的称“面牙”。也有将碎银用红纸包后塞在死者口中的,名曰“含口银子”。

杭俗,家属在病床前焚烧佛经,口念:“你自己管牢!”意思是别给野鬼抢走。接着又用红纸包两包佛经的灰,塞在临终者的手里,说“这是路费,你捏牢”。若有死而复生,两包“路费”则暂存灶膛请灶神代为保管。还有,家属一边高声呼唤垂死者,一边把垂死者的头足互易方向。按迷信说法,这样能使死者投生时落地快。还要点燃香烛,家属每人手执三支香哭送死者离开人世,直至气绝。

预制殡葬房

湖州等地还有旧俗:死者一断气,就在门前焚烧纸糊的轿子,前后两个纸轿夫,一个叫千里,一个叫顺风,胸前各挂两只烧饼,腰里各挂一双草鞋,放置于稻草上点火,以使他们抬着死者的灵魂悠然西回。郊区南浔等地还要把死者的部分衣裤焚烧,俗称“烧随身包”。在舟山,死者将绝气,亲人要给死者吃几口饭,然后将剩饭分享给子孙。浦江一带习俗,人应死于楼下,若死在楼上则视为不吉祥。故病人临死前一定要睡在楼下。(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联系邮箱:douxingdu02@163.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