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殡葬惠民政策( 桐乡市殡葬)

2019-04-06 10:30 |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 颜明芬 文 陈为民 摄

桐乡市殡葬

4月5日是清明节,也是清明小长假的第一天。记者在圣皇庙公墓看到,有不少市民手捧鲜花前来纪念亲人。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清明节期间,市区龙山公墓、圣皇庙公墓、民安公墓以及各镇(街道)的安息堂、生态墓地等地预计接待扫墓群众52万人次,预计将有15万余车次前往各墓地。

今年,文明祭扫、绿色殡葬等关键词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市清明祭扫总体秩序较为平稳,“绿色清明、文明祭扫”正逐渐成为社会新风尚。

文明祭扫蔚然成风

这几天,桐乡各地扫墓的市民已经络绎不绝。按照往年的惯例,清明扫墓高峰一般从清明节前一个双休开始,也就是说,今年的清明高峰是3月30日至4月7日。龙山公墓管理处主任范国强告诉记者,从上周起就陆续有市民前来扫墓。

扫墓提前,很大原因是市民错峰出行扫墓意识的提升。清明小长假期间人流量大、交通堵、停车难,出于这些因素,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了提前祭祖。

桐乡市殡葬

在龙山公墓,记者还注意到,前来扫墓的市民大多带着鲜花,大部分墓碑前都摆放了黄白色的菊花,整个墓区显得干净整洁。在公墓附近,一些卖鲜花的摊位生意异常红火,各类菊花非常畅销,多样的文明祭扫方式受到了市民的欢迎与认可。

“我们一家人说好了,不放鞭炮也不烧纸钱,买点鲜花、水果,倡导绿色扫墓。”家住市区的姚先生一早便带着家人前来扫墓,在他看来,烧纸钱、放鞭炮等祭扫陋习不仅污染环境,还容易引发火灾,作为后辈,应该用更健康、文明的方式表达对先人的哀思。

范国强介绍,这几年,祭扫时燃放鞭炮的情况基本已没有,而不带香烛,带鲜花来扫墓的市民也越来越多,公墓的环境越来越清明。

持续推广生态殡葬

近日,桐乡又有一户家庭为亲人选择了在龙山公墓圣皇庙区块的“常青苑”落实树葬。2014年底,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的“常青苑”树葬区投入使用,这里一年四季草木常青、景色秀丽,从2014年首次树葬开始,共有8位逝者安葬于此。

桐乡市殡葬

据介绍,为亲人选择树葬的市民,在向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办理手续后,龙山公墓会将死者骨灰装入特制的容器里,按照规定形式、位置和深度埋在树木边上和花坛中间,表面不留任何标志性物体,在“常青苑”石碑背面刻上葬者姓名,以作纪念。在该区块内,花坛葬也可同时进行。

“生态葬选用可降解的环保纸盒深葬,与自然融为一体,对服务对象来说省心、省力,对生态环境来说又可以做到低碳环保。”范国强说,龙山公墓正通过逐步完善服务举措,让更多市民选择和接受生态葬。例如每年更换两次花坛中的花卉、加强草坪的维护和树木养护力度、定期对祭祀平台清扫、添置祭烧香炉等,整个墓区既肃穆又充满生机。

目前,桐乡已逐步形成了海葬、壁葬、花坛葬、树葬、安息堂等全方位的生态殡葬形式。记者了解到,民政部门也会对采用树葬和花坛葬的每例补贴3000元,选择海葬的每例补贴6000元。

近年来,各种新型殡葬方式开始被人们慢慢接受。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生态殡葬推广还需过程,桐乡将进一步探索实施海葬、树葬等殡葬模式,深化新型殡葬改革。

年节之中,清明是大节,乡谚有“清明大似年”之说。桐乡历来十分重视这个节日。那么,清明期间,桐乡历来都有哪些习俗呢?

记者翻阅了由桐乡市地方志办公室编著的《桐乡风俗》一书,发现有关清明的习俗还真不少~

清明节扫墓,夜里吃螺蛳

清明节前三后四,七日之内,家家要请“阿太”,即祭祖。然后全家出动,担酌挚盒去扫墓。上坟时从长辈到晚辈,依次给祖宗叩头,炷香祭酒,怀有一种“祭如在”的虔诚。之后用钎耙在附近田岸上钎一块升箩形的泥块,在坟顶添培一垒新土,在坟树上挂起五彩纸剪成的彩条,那份斑斓绚丽给平时孤寂的坟头添了喜气。

桐乡市殡葬

乡俗清明夜要吃螺蛳,然后把螺蛳壳撒到屋顶上。这习俗的沿袭据说是螺蛳壳能除“瓦蛆”。江南暖湿,每到农历五月要做“黄梅”,空气特别潮湿,屋顶瓦片下的苇篱会孳生一种叫瓦蛆的毛虫,掉在身上就会红肿起块,痒痛难忍。瓦蛆嗜油,喜欢钻入螺蛳壳内吃残存的油,但一旦钻入,便再也出不来了。

桐乡农户人家吃清明夜饭还有一个乡风:桌上两道菜必不可少,一是芽蚕豆,一是糖藕灌糯米,各有寓意,芽蚕豆祈养蚕兴发,糖藕则寓蚕丝长。

做芽麦塌饼、清明团子

清明时节,农家都要做芽麦塌饼和清明团子,一来用于祭祖和上坟,二来用于馈赠亲友。

桐乡市殡葬

做芽麦塌饼先得准备麦芽,麦芽是大麦经过水浸泡后催出的芽头,晒干再磨成粉。还得去田头地边挑草头——一种叫“棉线头”的野草,将它的叶子掰碎,就见一缕缕细白的黏丝,嫩的“尖刀草”也一样可以做“草头”。采来后,洗净煮烂剁细,捂进糯米粉中揉成块团,放蒸笼蒸熟。待热粉团凉到手搭得上时,可均匀撒进麦芽粉,揉匀之后摘成一小团一小团,此时用馅的即裹进馅,按成扁圆,两面撒上芝麻,在平底锅上放入少许油或糖水,两面烙成微黄即成。

桐乡市殡葬

清明团子则分捂“青头”的青团子与不捂“青头”的白团子两种,“青头”是隔年采集的南瓜的嫩叶,放进石灰水瓮里,用时取出剁细捂进糯米粉中,摘搓成乒乓球大小的圆团,不捂青头的则是纯糯米团,和青头一样大小,两两放在粽笠叶上做成一“叠”,然后上蒸架蒸熟。掀开锅盖来,青是青,白是白,散溢出一种特别的香气、清明团子蘸糖吃,软、糯、甜,极好!

双庙渚水会

桐乡西片一带蚕乡,每临清明节,蚕农要去清河双庙渚赶蚕花圣会。

从四乡八里赶来的打拳船、台阁船、龙灯船、拜香船、标竿船蚁集双庙渚南北金山漾和芝村龙蚕庙一带水面,摩舷撞艄,旌旗飘拂,锣鼓喧天,绵延数里,蔚为壮观。因双庙渚蚕花圣会在水上举行,因此称水会。

桐乡市殡葬

据考,这乡俗始于南宋绍兴年间,于清代尤盛。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加封马鸣王为“先蚕圣母”,民间对祀蚕神自然更加虔诚。水会由各村坊“抢头家”的得主组织。水会内容包括了奉神、祭神和娱神三项,清明前一天开始做准备。

乌镇香市

乌镇旧时多寺庙,因此,每逢清明节,周边乡农都拥去镇上哥寺庙烧香祈求蚕桑丰收,其时,一座座寺庙都香烟缭绕,香客云集,乌将军庙前的上智潭边更是人头攒动,四乡的大娘阿嫂都要到潭水里“汰蚕花手”,据说汰过蚕花手,养的蚕无病无灾。这时,大街小巷赶市的人流摩肩接踵,好一派热闹景象,乌镇“香市”之名藉此而远播。

桐乡市殡葬

乌镇香市自清明节到谷雨历时半月,自明代五百年来沿袭成俗,1948年之后隐落。

2001年乌镇景区正式对外开放,景区为传承民族文化,展示地方风情,复活了“乌镇香市”,挖掘恢复蚕圣巡游、开蚕茧门、普洒圣水、蚕仙撒花、蚕山轧花、汰蚕花手、跳蚕花竿、摸蚕兴、描蚕仙、白莲庙会、水上婚礼等近20个民间习俗活动。

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联系邮箱:douxingdu02@163.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