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殡葬改革( 海宁殡葬)

2019-04-02 21:07 |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凌姝燕 通讯员 金慧华

又到一年清明祭扫时,海宁殡葬工作刮起了一股“低碳”风。

2017年,我市成功入选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县)市,成为全省六个试点之一,嘉兴唯一。此后,我市殡葬改革蹄疾步稳,去年,完成殡葬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实现殡仪馆、公墓、安息堂统一信息化管理;启用海葬纪念碑、建设市级树葬区,建成黄湾、马桥、海洲3个安息堂……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在全省作经验交流,成为全省树葬试点(县)市。

安息堂内部环境。

海宁殡葬

推进殡葬设施建设 骨灰“入室安葬”

我国是人口大国,加之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年死亡人口数量庞大,安葬问题处理不好,将会成为绿色发展的短板。

海宁就是缩影。一直以来,我市以落实惠民殡葬政策为主线,完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绿色生态节地型殡葬设施,殡葬综合改革取得较大成效,但与绿色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站在过去和未来的交会处,有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殡葬改革之路该怎么走?如何实现逝有所安?

早在2015年,我市就审时度势,开出一剂“良方”: 积极推行公益性骨灰安息堂,骨灰一律“入室”。近两年,效果渐渐展现。推行公益性骨灰安息堂,不仅树立了良好的丧葬形象,也推动了殡葬制度的改革。

何为“入室安葬”?就是指具有海宁户籍的城乡居民死亡后,新产生骨灰、开发建设拆迁需迁移的骨灰或自愿从墓穴中迁移的骨灰存放至各镇、街道公益性安息堂的葬法。“骨灰安葬由‘入土’到‘入室’,不但节省了土地,减轻了村民负担,农村传统祭祀风俗也在向文明低碳祭扫转变。”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提起安息堂,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陈旧”或“阴森”,而海宁的安息堂,外部环境明亮温馨,内部采用新型集约化骨灰存放模式,将过去以靠墙隔板开放摆放为主转变为封闭型殓葬形式,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此外,安息堂内部还进行了以中华传统美德“孝”为主题的殡葬文化的布置。

同时,每个安息堂都是一个文明殡葬、绿色殡葬的推行场所。户外统一建造祭品焚烧炉,倡导的是鲜花、鞠躬、行注目礼、网上祭扫等文明、低碳的祭扫方式,既尊重风俗,又保护环境。

去年以来,我市不断深化殡葬改革,推进各镇、街道安息堂建设,建成黄湾、马桥、海洲3个安息堂。根据《海宁市殡葬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我市将逐步取消生态墓地安葬,推行骨灰在安息堂安放,力争在2020年底实现全市镇、街道安息堂建设全覆盖。

实行节地生态安葬 让生命回归自然

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安息堂效果图。

海宁殡葬

不与活人争夺珍贵的土地资源,“低碳”无处不在,近几年,我市殡葬业兴起一股绿色、环保的生态型殡葬方式。

“生态葬是指将骨灰撒入大海,撒入树、花、草下等不保留骨灰且不留任何标志的回归自然的葬法。”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生态葬是深化改革的着力点,海宁积极创新举措,力推绿色殡葬多样化。

近年来,我市按照集中、集约、节约用地的要求,推进墓地公园化、景区化、生态化建设。大力推行海葬、树葬、花葬、草坪葬、室内葬、壁葬等不占地或尽可能少占地的生态节地葬法,将骨灰撒散、深埋不留坟头或集中存放。每年农历清明前后,我市都将集中举办海葬和树葬,截至目前,我市共有49例骨灰撒入大海,17例骨灰在殳山公墓树葬区进行了深埋。

“在民间,葬在哪,怎么葬,都有不少讲究。”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过去习俗的改变并非都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宣传和推动。

去年,我市入选全省树葬试点(县)市。为充分发挥树葬工作在深化殡葬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我市通过依法管理、提升内涵、激励引导、探索创新等形式,引导百姓接受树葬。

另外,对原骨灰深埋区进行改造和完善,重新种植花木,选择珍贵、长寿树种,打造小花园树葬区,以优美的环境引导群众进行生态葬。同时在树葬区南端和北端,分别投资建造树葬纪念碑和海葬纪念碑,碑上镌刻逝者姓名,方便人们缅怀先人、教育后人,今年已投入使用。如今,现代殡葬新风尚逐步树立,生态葬也渐渐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我将来的骨灰是最好的肥料。”市民毛先生对生态葬表示支持,他说,树葬、花葬、草坪葬让故者回归大自然,与大地融为一体,这也算是故者给生者的最后一份礼物,让庄稼茂盛,花树更艳。“后代子孙也能和亲人接近,这是一种最好的缅怀了。”

树葬区效果图。

海宁殡葬

深化惠民政策 探索“互联网+服务”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殡葬改革看似只是单项改革,但背后却是一笔民生大账。“不仅要让逝者安息,也要给生者减负。”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海宁,丧属只要一进殡葬单位,引导员即提供丧事办理全程陪同,所有费用实行“清单式”服务,基本服务和选择性服务均分开,明码标价,由丧属按需自愿选择。为强化阳光操作,我市专门建立殡葬服务“六公开”,即公开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服务内容、服务程序、服务承诺、服务监督机制。

在免费项目设置上,明确遗体接运、遗体冷藏存放、遗体火化、骨灰寄存、抬尸等五项服务项目全部由政府买单;在惠及对象上,明确具有海宁户籍的城乡居民或在海宁区域内死亡的公民并在海宁市殡仪馆办理火化事宜的,都可享受基本服务免费政策,同时惠及“原住民”和“新居民”。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五项基本服务免费的基础上,我市还对持证(低保)的困难家庭给予费用全免,若其在公墓购买墓穴,可享受墓穴销售价格10%的减免。

给生者减负,减的不只是费用,还有办事步骤。为全面提升群众办事一次率、满意率,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服务理念,从去年10月16日起,具有海宁户籍的自然人死亡,其家属可直接到市殡仪馆办理死者户口注销和遗体火化,无需再到公安办证窗口开具殡葬证明。

许村镇安息堂效果图。

海宁殡葬

我市还通过构建“大数据+殡仪”的信息管理与控制软件系统,使殡葬数据可以及时准确地在殡葬机构间实现互联互通。首先和省里的逝者数据实时交互,实现了省内海宁籍逝者火化数据的完整性;其次实现了对公墓、安息堂统一管理,骨灰安置和跟踪的实时情况实时掌握;最后通过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对手机端便民服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比如殡葬惠民、殡葬执法、生态葬法、移风易俗、公共祭祀、殡葬宣传等,实现对逝者信息全程追溯,便于大数据分析。

可见,海宁殡葬改革不是小修小补,而是大刀阔斧;不是细枝末节,而是建梁架柱;不是拆东补西,而是系统重构,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真正实现了逝者安息、生者减负、移风易俗三者的统一。

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联系邮箱:douxingdu02@163.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