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南殡仪馆几点上班( 胶南殡仪馆)

青岛百年建置,市区偏安一隅,传统的青岛人,以西镇、东镇的合围区域为"市里"(又叫"街里"),其他一律视作农村郊区。有几条大路从市郊连接市区,如湛流干路、台柳路、小白干路、四流路等等,成为青岛老城勾连外界的重要通道。

老青岛无人不知,沿四方一路北上,内条主干道直通城阳区,是那个年代的青岛老城主要交通道路。小白干路起自四方小村庄,直达城阳白沙河(即流亭河),"小"即小村庄,"白"即白沙河,按照当时以道路起止点的定名规则,取名"小白干路"。

今天来说说小白干路的前世今生。

胶南殡仪馆

小村庄到白沙河,蜿蜒曲折的乡间土路

鲁迅先生曾经有一段名言,关于"世上本没有路"的论断,小白干路最早也不是什么官道,上世纪三十年代,它不过是一条"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乡土路,从小村庄直达夏庄,全长约十四公里。

解放后的1950年代,这条乡土路进入地方政府的视野。国家百废待兴,只因为当时楼山一带规划工业区,原先承担南北交通任务的四流路不堪重负,特别是四流北路一段,大型重装车辆剧增。为了缓解这一交通囧状,城建部门打算把同样连接南北的这条土路升级为城市主干道。

1958年11月9日,地方成立小白干路专项工程指挥部,升级改造就此展开,当时与崂山水库、人民会堂、钢铁厂合称为四大重点工程。按三级公路标准设计,里程18.5公里,路宽12-22米,是当时连通市区与市郊的最长主要交通主干道。小白干路北段,连接青烟公路(青岛至烟台)南端,全部工程历时一年,于1959年底竣工通车,极大缓解了四流路的交通压力。

胶南殡仪馆

"小白干路"是十万劳动者的义务奉献

当时正处在全国建设社会主义高潮时期,在"持续跃进"的形势下,地方政府动员了崂山、即墨、胶县、胶南等区县的劳动力七万余人,另有机关、部队、学校义工三万五千人,累计十万大军投入轰轰烈烈的筑路攻坚。

从温州路人民路路口,沿大山、小水清沟、阎家山、曲哥庄、新村、东南山、西流庄、文昌阁、石沟、南岭、小枣园、坊子街、大枣园、南渠,直到仙家寨村南,工地上到处可闻劳工号子,大家干劲十足,绘出一幅壮观的"基建狂魔"场面。

受国家经济条件所限,当时的筑路完全没有先进设备机械,全是铁锨、镐头、推车等原始工具,最大的优势就是人海战术,全凭人们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一腔热血,苦干加巧干,只有一个信念,坚决把小白干路修好。

小白干路最初仅作为公路使用,沿途没有设置路牌和门牌号码,投入使用初期,很多青岛人对它并不熟悉,甚至连"小白干路"的名称来历也不甚明了。当时青岛有地瓜酿造白酒,于是坊间与之联系,称为"白干(平音)"(青岛称烧锅酒为白干)。

或者解释为"白干(去音)",意思是白干活没有工钱,修路全部为义务劳动,没有任何劳务费用。当时同样动员群众参加道路建设的,还有一条"人民路"(原小阳路,即小村庄至阳本印染厂),也在四方区。

胶南殡仪馆

从大寨路到重庆路,小白干路多次改名

自投入使用以来,小白干路一直是通往青岛市区的唯一一条高等级公路(三级设计),利用率高,磨损快。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青岛地方政府对小白干路的土路部分进行沥青铺设,由于工艺技术不足,仅仅过了五年,铺设的沥青路面就出现开裂现象,随着小白干路的车辆日益增多,路宽也不敷使用。地方革委经过研究,又投资四十万元,在人民路与小白干路交口起,至交管局路段铺设沥青路面。

上世纪六十年代,小白干路响应国家政策需要,曾经更名为"大寨路",设立大理石路碑,直到1977年才恢复原先名称,并启动门牌编制工作,设立户籍底册。至1990年代,小白干路经过多次修整,路长延伸至18.8公里,道宽扩展至44米,其中主车道宽20米,铺设人行道一万平米,仍然位居青岛市区道路之冠。

白干白干,实在不雅,1999年,适逢国家五十年大庆,又是澳门回归祖国,青岛市政府决定把原先的"小白干路"更名为"重庆路",取国家"双庆大喜"的吉祥寓意,路面铺设柏油,两侧修建双条绿化带,途径此地的公交线路达20余条。

从这时起,重庆路被规划为三段,人民路立交桥至郑州路路口为重庆南路,郑州路路口至瑞金路路口为重庆中路,瑞金路路口以北至城阳长途汽车站为重庆北路。

胶南殡仪馆

汽配城和大山村,重庆南路的地理标志

随着城市发展,重庆路两侧,特别是南段和中段,建设了许多居民小区,很多都是国内品牌房企的产品,如万科金色城品、海尔云街、中海寰宇天下等等,还有配套的诸如写字楼、企业厂房、文娱场所、商场酒店。

重庆南路是全路最繁华的地段,主要产业以汽配和整车销售为主,有东风、广汽、吉利、东南等诸多品牌汽车4S店,还有几十家经营汽车和配件的企业,涵盖了汽车配件、汽车用品、汽车交易、汽车维修、商务办公、仓储物流等多类项目。

近十年来最夺目的市政规划,无过于以凯德广场为中心的新都心项目,直接把周边的诸多商品房源价格,带到了三万以上。现在新都心仍在发展扩充中,周边的保利、和达等企业推出的重大户型,单价已经超过35000元,总价四五百万,依然抢购一空,如此强劲的销售,令人咂舌不已。

说起来,大山村也是个很有故事的地方,出了不少能人。当时的大山村改造,也是作为全市城中村"两改"项目的典范,由政府主导、万科承建(后来安置房转包郁仕达),是当年村庄改制社区的重点项目,不知为何至今没有办理产权证。

胶南殡仪馆

一小、二小和三小,重庆南路的教育资源

重庆南路上,从小村庄往大山村的不长路段,分布着三所重点小学,分别是重庆一小、二小和三小,以前也叫做白干一小、二小、三小。

小白干路第一小学,在道路南侧,建设规模不大,只有十二个教学班,占地五千六百平米,建筑面积两千平米,校址处于低洼路段,经常积水,环境较差。2006年周边启动棚户区改造,学校拆迁,学生就近分流到二小和三小。

重庆二小修建于1956年,1995年评为省规范化学校,当时获此殊荣的另外一所小学,是大名鼎鼎的市南区嘉峪关小学。重庆二小的师资力量优秀,培养出不少的人才。

重庆三小始建于1972年,最初设计教学区域仅三千平米,至2001年地方政府投资800多万元,对学校进行升级扩建,接收了四方机厂子弟小学学生的分流。重庆三小诞生了诸多明星,如影视演员盖丽丽、芭蕾舞演员高娟敏等,可谓艺术特色深厚。

胶南殡仪馆

搬不走的殡仪馆,几经选址没有下文

重庆南路的殡仪馆,则是另一个广为人知的所在。青岛市殡仪管理所,老青岛口中的"火葬场",它修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选址是大山村所在地,至今已经五十余年,当时国家的主流殡葬方式还是土葬,火葬是很新鲜的事物。

作为一个人人回避,却又最终必去的所在,"火葬场"与小白干路紧紧联系在一起,以至于一提起小白干路(重庆南路),老青岛的第一反应就是"火化场"。而受其影响,周边的房价也比其他区域偏低不少。以前周边居住的百姓,每到清明时节,周边都要交通瘫痪,除了漫天飞舞的黄纸,还能听到火化场的哭声,还有不时冒起的烟尘。

如今随着城市发展,周边群众对殡仪馆搬迁的呼声日高,先后流传了迁移至李沧下王埠等多个版本,但是始终没有下文。在政府部门的牵头努力下,这里经过改造,所有的烟尘通道全部转入地下,再也不见浓烟滚滚的景象,内部环境也大为改观,殡仪馆变成了花园建筑,还养起了孔雀。

胶南殡仪馆

(原创作品,版权属于头条号"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欢迎转发,不接受搬运式抄袭转载。文章相关图文资料,均来自互联网公共资源,侵权即删)

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联系邮箱:douxingdu02@163.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