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殡葬城( 香港绿色殡葬)

新华社香港 4 月 5 日电题:记者观察:绿色殡葬渐为港人接受

香港殡葬城( 香港绿色殡葬)

新华社记者张雅诗

清明节前夕,香港市民苏先生前往位于港岛南区的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薄扶林道坟场,悼念他半年前病逝的妻子。

" 去年 6 月,太太病重时为自己安排丧礼,已决定不要骨灰位,希望在纪念花园撒灰。" 苏先生认同他太太的想法,认为纪念逝者不一定要一座具体的墓碑,因为最美好的片段都在脑海里。

香港地少人多,人们死后缺乏地方安葬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课题。有鉴于此,特区政府近年积极提倡绿色殡葬,并逐渐为市民大众所接受。

香港的绿色殡葬主要分为纪念花园撒灰和海上撒灰,而前者一直较后者更受欢迎。以去年为例,在纪念花园撒灰的占绿色殡葬总数的近 85%。

特区政府食物环境卫生署自 2010 年起提供免费渡轮服务,让市民在香港指定海域撒灰。目前全港有 12 个由食环署管理的纪念花园,还有两个由私人坟场管理。

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薄扶林道坟场是私人坟场,除了土葬墓地和骨灰位,还设有一个名为 " 思恩园 " 的纪念花园,环境宁静清幽。花园辟出了一块花圃造型、铺满鹅卵石的地方用作撒灰,并设有刻上逝者名字的石碑。

在香港,一般来说,市民为死去亲人举办丧礼后,遗体随即火化,然后市民将骨灰领回,另作安置。像苏先生那样,选择为太太在纪念花园撒灰,两个月内便完成安葬程序。

" 对于家属来说,能尽快安顿逝者的后事,也是一种安慰。" 苏先生表示,近年来公营和私人坟场的骨灰位均不敷应用,需要抽签。他回忆其父亲于十年前去世,等了 3 年多才有公营骨灰位空出来,作永久安放。

为纾缓骨灰位不足的情况,特区政府在十多年前已经开始推广绿色殡葬,最初反应一般。食环署的最新数据显示,绿色殡葬由 2012 年的 2814 宗增至 2018 年的 6324 宗,分别占死亡总人数的 6.4% 和 13.3%。

" 我已经跟儿女说好,在我过身后将骨灰撒在纪念花园。"75 岁的练太太在 3 月底参加一场 " 身后安排资讯讲座 " 时说。该讲座由食环署举办,内容包括绿色殡葬。

练太太告诉记者,选择绿色殡葬是希望其后代少一些顾虑,而且她喜欢纪念花园优美的环境,接近大自然,有生生不息的感觉。

很早以前,基于让先人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香港流行土葬。随着土地问题日益严峻,港人逐渐接受火葬安排,近年占死亡个案总数约九成。后来骨灰位也短缺,有市民去世多年仍未得安葬。这就是练太太所说的 " 顾虑 "。

" 公营骨灰位要抽签轮候,至于一些私营的骨灰龛场,听说买一个位动辄要几十万(港元),而且不知道是否符合政府规格。" 她说。

为进一步推动绿色殡葬,食环署于 1 月设立中央登记名册,让市民登记他们选择绿色殡葬的意愿。登记人一旦离世,其亲友申请火化服务时,食环署便可从登记名册知道死者意愿,告知其亲友。

香港殡葬城( 香港绿色殡葬)

" 我们都预备登记了,为自己的事早作打算,让年轻人更清楚我们的想法。" 练太太和丈夫异口同声地说。(完)

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联系邮箱:douxingdu02@163.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