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下冰雹的日记」山之博物馆生态修复工作手记Vol. 1 | 砍伐

  工作手记Vol.1——砍伐

  此栏目将会记录寺坞岭竹林生态修复地的工作日常

  我们正在尝试通过种植不同本土植物的方式构建更稳定的混交林生态系统以提升竹林的生物多样性

  废弃竹林与两难局面

   竹林是浙江省主要林相之一,全省竹林面积约占森林面积的15%。丰富的竹林资源为浙江省林业增收和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由于近年来,浙江省竹产业面临的成本上升,外省竞争压力增大等不利因素。竹产业愈发不景气。竹材料价格下降,竹产业的利润持续走低。

    毛竹林由于长期推广纯林种植,原本原来互补、共生共荣、稳定协调的竹木生态功能遭受到干扰和破坏。由此,引发竹林各种病虫害发生频繁,风倒、雪压严重,竹林提早退化,抗逆性下降等问题。

    缺乏有效的管理、定期的砍伐和长期的规划,随处可见倒伏的竹子和过密的竹林逐渐成为山区的负担。

关于下冰雹的日记

关于下冰雹的日记(网络配图 侵删)

  四处倒伏的竹子

  生态修复样地与工作进程

  寺坞岭的生态修复样地被分成四个区块。

  一号对照样地:不进行人为干预。

  二号自然更新样地:砍伐毛竹但保留乡土植物。

  三号模拟植物群落演替初期样地:砍伐竹林后,人为种植演替初期乡土植物。

  四号植物群落演替后期样地:砍伐清场后,种植顶级群落物种为主的乡土植物。

  工作进度:

  林地砍伐已经大致结束——>植树(进行中)

关于下冰雹的日记

关于下冰雹的日记(网络配图 侵删)

关于下冰雹的日记

关于下冰雹的日记(网络配图 侵删)

  生态修复样地鸟瞰图

  工作记录:砍伐

  生态修复项目地的第一步——砍伐竹林。为了给后续种植不同的本土植被进行场地的清理。

  在过去的几个月内,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对生态修复林地进行砍伐和清理。将规划好的四个样地,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把其中三个地块的竹林进行砍伐和清理。

  按照正常的操作模式,在砍伐这个流程中主要有两个步骤:砍伐和溜下山。但是,看似简单里面却大有讲究。

  #1层层加码的挑战

  因为我们处在的生态修复样地寺坞岭是人工次生林,这就意味着在一片竹林中有不同年份的竹子:两年、五年、十年和老死的,多样的毛竹情况也给砍伐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砍伐对于天气要求比较高。在雨天,雪天,冰雹等天气,只要施工地一下雨,一下雪,森林就会比较滑。冬天山中雨雪天气频发,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施工的进展。

  由于缺乏长期的管理,竹子很长,又相互交叉,往往很不容易砍。对于生态样地里的竹子,很多只有专业的老师傅才能砍。

关于下冰雹的日记

关于下冰雹的日记(网络配图 侵删)

  林地边的死竹子和倒伏的毛竹

关于下冰雹的日记

关于下冰雹的日记(网络配图 侵删)

  施工晴雨表

  #2砍伐小技巧

  “砍竹子也是就有讲究的,得会认准方向”

  因为我们的作业林地在山坡上,陡坡的砍伐最重要的是保证土壤的稳定。为了防止塌方和水土流失,对毛竹林的砍伐得先从山顶往下砍,不能山脚往上砍。

  根据竹子的尾巴的朝向,确定砍伐的先后次序。如果竹尾巴往左,那么砍的时候会把它往右掰。这样子确保不会交叉砍伐,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于下冰雹的日记

关于下冰雹的日记(网络配图 侵删)

关于下冰雹的日记

关于下冰雹的日记(网络配图 侵删)

  砍伐中的生态样地

关于下冰雹的日记

关于下冰雹的日记(网络配图 侵删)

  刻意保留下来的本土植物

  #3戳

  留在样地上的毛竹根,施工队会把它们一个个戳破。

  这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为了加快竹根的腐烂速度。正常来说,一个竹头自然腐烂的时间是五年左右。经过我们的实验证明,戳破的竹头会在三年左右时间内自然降解。

  把竹头戳破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储水——天然雨水的储备。竹子本来就具有良好的储水功能,竹头储水可以用作样地的保湿。

  将竹根戳破

  #4溜下山(运输)

  “如何从山上运输竹子下山”是施工队遇到的最复杂也是最常见的问题。

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联系邮箱:douxingdu02@163.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