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怎么造句的简单介绍

殡葬怎么造句

与孙一圣一起,回到文学的辽阔之地

在形容孙一圣是一个什么样的作家之前,可以先了解他是一个怎样的读者。

阿乙说:“面对威廉·福克纳、列夫·托尔斯泰这些巨匠时,孙一圣是理想的读者。他拿起几种颜色的笔在书页上画线、批注,宛如医生拿起几种手术刀。”

林培源说:“孙一圣一直在勤勉地阅读、写作,他读《红楼梦》和《聊斋志异》,也读福克纳和契诃夫,并不时写下阅读札记。我们不妨将这种近乎‘苛刻’的读书习惯作为其自我砥砺的手段。”

孙一圣在成为作家之前,曾做过酒店服务生、水泥厂保安、化工厂操作工、农药厂实验员。是阅读,让他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归属于一个辽阔的文学传统。

殡葬怎么造句

孙一圣

2012 年,他的处女作《而谁将通过花朵望天空》首发《天南》,同年被译为英文,刊布于国际文学杂志。2016 年,他的首部小说集《你家有龙多少回》出版,引发争议,一些人认为它“灵气十足,前途无限”,另一些人则认为“不堪卒读,不过是过时的先锋,和对大师的拙劣模仿”。

阿乙说:“他每一笔的写作,都像攀岩一样,要达到能力的极限。有时候还要发挥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地步。所以,他,以及像他这样的作者所写出的作品,往往惊悚、突兀和奇怪。充满了弱点和力尽之感。紧张重重。”

五年之后的今天,单读与铸刻文化联合推出了孙一圣的第二部小说集:《夜游神》。

与首部小说集的“惊悚、突兀和奇怪”相比,《夜游神》里的小说无疑质朴、平实了许多,着意捕捉我们日常生活里被忽视与遗漏的瞬间。这可以被视为朝向现实的回归,也可以解释为写作题材内在的要求,但或许更重要的是来自作者内心的对于“真”的强烈需求。他说:

“写作小说的过程,是漫长的拉锯战,很难保持真,那些廉价的道理或者情感很容易乘虚而入,堕入虚假的泥沼。因此,小说写作中需要时刻警惕……我始终坚信这样一句话:只要有真,生活里俯拾皆是洞见。”

《夜游神》限量签名版开启独家预售

现在下单,赠送专属定制徽章

殡葬怎么造句

情节是揉皱的纸上意外获取的细碎折痕

“冬至早过了,北京还没下过一回雪。我去买水,回来路上平白跌了一跤,水桶摔破了,水都洒掉了。我因此告假,与妻回到久违的故乡。”(《还乡》)

孙一圣这样开启了他的新的小说集《夜游神》,这是头一篇《还乡》的头一段,而这三句话,奠定了全书的调子。

它预示了接下来将会是一个还乡的故事。三个句子近乎白描,但“平白”与“因此”两个词显得有些蹊跷,似乎藏着什么隐情,犹如一道折痕。

小说接下来不急不缓地交待了这趟还乡的旅程,有情节,但谈不上什么故事。读者渐渐了解到,“我”的“平白”跌这一跤,不是没有缘故的。大致是给梦魇住了,睡不安生。回乡的一件事便是给死于非命的四叔烧了纸,还去找人卜卦,了却一桩心事。另一些琐事涉及“我”与父亲的恩怨,以及家族里的种种隐秘情事。这些事情都写得隐隐绰绰、欲言又止,初读一遍,或许还摸不着头脑。读者仿佛是初次返乡的“妻子”,看着什么都新鲜,看着什么都不大明白,是随着一天一天琐碎地过去,才隐约猜到这个家庭里的一些隐情,体会到一些莫名的情绪。

小说摒弃了故事,但保留下来了“事情”。生活不过是一件件的事情。情节犹如一张揉成一团的纸缓缓摊开,意外获取细碎的折痕。人物在这些折痕里踌躇淹留,就像我们在自己的生活里茫然失所。

殡葬怎么造句

是的,孙一圣所在意的,正是人的状态、事物的状态。他说:

“人本身从来就是一潭深渊,只有通过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状态才能窥见一点真貌。”(《自序》)

而这种状态,似乎本身就足够有故事性。他举过一个例子,作为一则他眼里的故事:

“一把破椅子快要散架了,比椅子刚刚高了半头的小小方桌看起来是摁着椅子站了起来,好像桌子有五条腿。”(《自序》)

这种状态,并非简单、直白的现实,而是体验的真实,意识深处的真实:

“赵立人和妈妈早早站在门口相迎。他们老得无声无息,我也从无领会。他们站在那儿,背也不驼,头也不白,仿佛我也站在那儿等我归来。沿路枯草当风顶着簌簌发抖的塑料袋。妈妈站在伸手可及的地方唤我,两手空空如也。妻一直走,永远无法靠近地走。赵立人远远站着,盯着汽车的扬尘,像一株歪脖子槐树老也进不去屋。”(《还乡》)

有时候,为了说清楚一种状态,他不惮烦琐,往往以不同视角、时点彼此观看,反复涂抹、修正、涂抹,在这个过程中,真实的质感缓缓浮现:

“不至于地震吧,杯杯盘盘颤了一下,桌子才不为人知地动了一下。事发突然,马上平息了,很快,‘哇’的一声,桌子号啕哭了。我们都愕然,桌子有什么好哭的。堂哥从桌下掏出江儿。江儿摸着头,不停地哭,痛得好像就要死掉了。江儿哭着去抱五叔。五叔把江儿推开,五婶忙接了过去。”(《还乡》)

阅读孙一圣的时候,时常会惊讶于他遣词造句的奇特,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忠实于感觉的秩序,因而不得不奇怪地使用语言。而这种奇特的语言,让读者感到困惑、不适的时候,也在摇晃着读者的日常经验,让我们得以窥见习惯之下,有多少值得回味的体验被我们遗漏了。这种对“真”的忠实,换得的是浸没式的阅读体验。浸没在生活中,浸没在琐碎的事情中,浸没在细微的情绪中,生活向我们敞开了它隐秘的步履与投影、沉默与暗伤、无知与领悟,以及当它迎面撞来时,我们的措手不及、恍然失神。

以叛乱的语言,游走于叙事的沟壑

孙一圣出生于山东菏泽曹县。本书收录的五个中短篇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大都在曹县以及这个县城位处的更为广阔的平原,可以说是一部曹县故事集。

《山海》是集子里最长的一篇,它与《还乡》关联紧密,是从另一视角(《还乡》里“我”的一位堂哥),重新切入家族的故事。在《还乡》里隐约谈到的死去的四叔,在这篇小说里得以入土为安。当然,《山海》开启的是与之交叠的另一片生活:妹妹来了济南,要治子虚乌有的病,在她与妻子貌合神离的暗战里,“我”丢失了一个钱包;“我”带着妻儿回菏泽探亲,身陷两家复杂琐碎的事体,中间为四婶奔走,讨回死去多年的四叔的尸体并将其火化落葬;回济南路上,妻子因为过往积压的情绪突然爆发,意外来到海边,“我”才发现她暗藏的心事……故事枝枝蔓蔓地展开,贴身于经验,又不断撑破经验的外壳,终至于旷远平淡的抒情:

“那时候的月亮好好的,便是掉进水凼里,也囫囵一个,还没学会破碎。而水凼则分门别类,有很多,大水凼小水凼,散散荡荡。这些水凼,就像扯碎了的地面一样,是戳穿了地球的大大小小的窟窿。”(《山海》)

在写法上,两篇小说一脉相承,写作时间也更近,或可视为孙一圣迄今的代表作。

殡葬怎么造句

最近,山东菏泽曹县成了一个梗而在网络走红

《夜游神》,会让一般读者联想到《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还在曹县一中念书的“我”,着迷于一位有洁癖的数学老师毛毛。有一天,毛毛失去了一根手指,惹起诸多流言蜚语,“我”也借由这根断指,进入了毛毛隐秘的情感世界,见证了她被捆缚的心灵,和她动人心魄的叛逆。

《日游神》里,外号叫少佐的老警察丢失了枪,在白日里游荡四处找寻,最终借助一个小小的手势,在生命结束前打出了剩下的三颗子弹;少佐儿子也做了警察,接手的案件却是帮人驱鬼,并在此类不受重视的工作和家庭烦恼里,逐渐理解并感受到了父亲最后的坚持。

《人间》则几乎是一个传奇。小路的爸爸逃离了定陶,因为传言他玷污了观音庙的姑娘万红;小路被妈妈拉扯长大,却又喜欢上了万红;小路娶不到万红,吊死在大树上,变成了鬼;一只鬼在路口等待,慢慢地老去,只有风还在巨大的平原上呜呜游荡。

后面这三篇,在写作上更注重叙述的形式和语言自身的可能性。《夜游神》仿佛剥洋葱一般,从表面的少年对于成熟女性的恋慕,层层深入到性与欲望的深渊,在那里,欲望还是混沌一片,尚未分别出男女,分别出年龄,分别出清浊,分别出神圣与肮脏。《日游神》结构清奇,父子两条线分开又交织,失魂落魄之人,终得安慰。《人间》则“行驶于生死之间,孙一圣坐在灵车上,自死地回望人间,人鬼同台,魂灵鼎沸”(董啸语):

“瞎了一辈子的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竟然能够看见世界了。一定是我死了以后,才突然重见光明的。到了这时,我才突然重新领会了夜晚的意图。以致每夜月下,风过树影,我都能听到呜呜的声响像十万鬼魂穿风过林,在巨大的平原上面游荡。”(《人间》)

是的,孙一圣的确是“灵车的儿子”。他父母是做殡葬生意的,小时候,他曾坐着父亲所开的灵车,颠簸在曹县星光下的夜路上。

从日常生活到辽阔之地

虽然这可以被称为一部“曹县故事集”,但它与今日常见的“小镇生活”、“县城故事”迥然有别。想从这些小说里去找寻曹县的现实种种,注定空手而归。也不必指望这里面包含着社会分析、底层关怀,或者寄托乡愁的物什。

对于故乡曹县,对于故乡的物是人非,对于生活在这里的微小众生,孙一圣几乎从未流露廉价的伤感乃至同情,但你会感觉到他对于他们的情感,里面最重要的成分是理解。他不是用外在的眼光来看待这个地方,当他写这些人物、这些事情、这些风景的时候,你会感受到他身处其间的从容与自如。他写曹县,只是因为他理解这里,而他也通过这里获得了对于世界的领会。

殡葬怎么造句

曹县

五篇小说,从现实一步步走向一种超越性的东西。人物总是影影绰绰,情节乍然而起又默默消失,物事也在闪烁的笔触下不甚分明,然而似乎有一种灵光在远方依稀闪烁。或许,人物、情节、物事,均非小说的主角。他所写的,毋宁是那向着天际漫溢开去的平原,以及从那平原流逝而过的时间。

“我老是对宽阔的景物着迷,特别是坐车的时候,景物的流动,一次一次令我惊叹……”(《自序》)

或许正是这种对辽阔之地的向往,让孙一圣的写作超拔于现实。琐碎人生之下,平原向远方无限延展,而平原的尽头是无尽的大海。

阅读这些小说所获得的,或许也就是一种对人的处境的领会,以及对辽远之物的某种预感。

这样一种朝向纯粹的文学的写作,在今天定然是逆于时代趣味的。我们不妨把它看作一次“还乡”之旅——故乡不是文学的对象,而是文学的源泉。

“除夕将近,是谁点个炮仗,双响炮。砰的一声巨响,崩到天上,孤零零的向上的力冲了上去,仿佛在抵御一切下落的东西,仿佛要把茫茫大雪顶回天上去。看不着蹿上天的家伙,他一直在等——等第二声巨响从空中爆炸。”(《日游神》)

若问在今日世界,写作还有什么意义,不过是用力“抵御一切下落的东西”;而第二声巨响,则寄望于在读者的阅读中爆炸。

殡葬怎么造句

殡葬怎么造句

殡葬怎么造句

殡葬怎么造句

绘图 Ⓒ高思远▼夜游神

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联系邮箱:douxingdu02@163.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