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回答】小儿贫血怎么调理?小儿贫血容易出现皮肤、黏膜苍白吗?

失血性贫血怎么治疗

小儿贫血怎么调理?小儿贫血容易出现皮肤、黏膜苍白吗?

摘要:小儿贫血是指小儿的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正常标准值。

      小儿贫血,可由于先天性因素、小儿偏食引起的营养缺乏、免疫力差等因素导致。

      小儿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血液系统综合征,部分可积极预防,如调整饮食、正确喂养婴幼儿等。

小儿贫血的类型有哪些?其表现为?

      小儿贫血,根据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数量,可以将小儿贫血分为轻、中、重、极重四度,而根据红细胞的形态,小儿贫血还可分为大细胞贫血、正细胞贫血、小细胞贫血、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等四种类型。

那么根据病因的不同,小儿贫血可为哪些类型呢?

      1、失血性贫血

      失血性贫血,可由于患儿急、慢性失血引起的贫血,如常见的急性失血包括外伤、出血性疾病等,而慢性失血包括溃疡病、肠息肉、钩虫病等疾病。

      2、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可由于红细胞结构缺陷、酶的缺乏导致,常见红细胞缺陷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丙酮酸激酶缺陷症、异常血红蛋白病等,红细胞异常如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以及药物、细菌毒素、溶血素、化学物理因素等破坏红细胞都可导致的溶血性贫血。

      3、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成不足,可包括缺乏造血物质如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抑制导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炎症、感染、恶性肿瘤等导致的贫血。

      小儿贫血的表现,常与病因、轻重程度、发生急慢、发病年龄等多种因素有关,如严重的急性贫血可导致休克,部分慢性失血患儿则可能出现免疫力下降等情况。

那么小儿贫血都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1、皮肤、黏膜苍白

      皮肤、黏膜苍白为小儿贫血的突出表现,当血红蛋白低于80g/L时,患儿可出现面部、手掌、耳朵等皮肤,以及眼睑结膜、口腔黏膜、甲床等部位,呈苍白色。

      2、生长发育迟缓

      生长发育迟缓,一般出现在患病时间较长的患儿身上,此时的患儿还可表现为易疲倦、体格发育迟缓、营养低下、头发干枯等。

      3、肝脏、脾脏、淋巴结肿大

      肝脏、脾脏、淋巴结肿大,主要为患儿的造血器官反应,婴幼儿期的小儿骨髓造血功能低下,骨髓造血需要增加而骨髓造血能力不足时候,就容易出现骨髓外造血,进而引起其他组织器官改变。

      4、循环和呼吸系统

      循环和呼吸系统,主要是小儿贫血发生时,可出现呼吸加速、心率加速、脉搏加强、脉压明显等症状,严重的患儿还可能出现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等表现。

      5、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主要是由于胃动力和胃分泌受影响,引起患儿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腹胀、便秘,以及舌炎、舌乳头萎缩等症状。

      6、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常表现为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激动、烦躁不安、爱哭闹、嗜睡等表现,部分年龄较大的患儿还可能出现头痛、头昏、耳鸣、眼前有黑点等表现。

小儿贫血可以怎样缓解?怎么食补呢?

      小儿贫血的治疗,主要是积极去除病因,症状严重者可适当进行输血治疗,对于慢性贫血患儿,也要积极多注意。

那么小儿贫血可以怎么治疗呢?

      1、急性期治疗

      患儿如果大量失血,导致失血性休克时,应及时进行抢救措施如输入红细胞,同时输入红细胞时,应注意输注的量和速度,以免引起心功能不全和肺水肿等。

      2、一般治疗

      一般治疗,主要是加强婴幼儿的护理、预防感染,改善饮食质量和搭配、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等,减少患儿出现急、慢性感染,以及改善患儿出现的营养不良、消化紊乱、体液失衡等情况。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使用铁剂如硫酸亚铁帮助治疗缺铁性贫血,使用维生素B12和叶酸帮助治疗巨幼细胞贫血,使用维生素C促进铁元素吸收效率,使用环孢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帮助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小儿贫血,应积极保持患儿的均衡膳食营养、预防感染、适当补充铁剂等。

那么小儿贫血可以怎样食补呢?

      1、动物肝脏

      小儿贫血,常见的原因是缺铁性贫血,食补方面,可适当摄入含铁元素高以及高蛋白食物,如动物肝脏、动物血制品、红肉等,常见的有猪肝、猪血、鸭血、牛肉、瘦肉、蛋黄、牛奶、虾肉等,可缓解小儿贫血情况。

      2、新鲜蔬菜和水果

      小儿贫血,还可多吃富含铁元素、、维生素B12、维生素C、叶酸的水果和绿色蔬菜,如菠菜、莴笋、豆类、豆制品、红枣、南瓜、甜菜等,以及使用正确的烹饪方式,能够保证体内维生素的摄入,降低感染概率,促进机体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力,更有助于改善小儿贫血症状。

写在最后:

      小儿贫血,应积极补充铁元素,部分婴幼儿可适当食用铁配方乳,同时摄入维生素C促进铁元素吸收等。

贫血分类型,“补血”各不同!——武汉协和医院血液科张敏教授

      专家简介:张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门诊经常碰到贫血患者,病友们常常表现为脸色苍黄、唇色发白、无精打采。问起病史,都有不同程度的浑身乏力、双腿没劲、做事提不起兴趣,爬楼梯或者稍微走远一点都要歇息,气喘胸闷等。查了血常规,才知道是贫血,贫血?补血不就得了?这还不简单?说真的,贫血还真不是补血这么简单!首先,引起贫血的原因千千万:(1)缺乏造血原料:包括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甲钴胺);(2)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甲状腺功能疾病、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等;(3)肿瘤性贫血:各种实体肿瘤如肺癌、肝癌、胃癌等,以及血液系统肿瘤,包括各种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纤维化(MF);(4)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各种遗传性贫血;(5)理化因素:放射线辐射、药物如各种化疗药物、抗结核药物等;(6)感染:真菌、结核、细菌或者病毒感染等;(7)脾功能亢进;(8)失血性贫血:如意外伤害、车祸、手术、子宫肌瘤导致的月经过多、产后大出血、胃肠道疾病、胃肠道手术、肠道寄生虫感染等导致的失血性贫血。大家现在是否感觉头都大了呢?贫血虽小,原因却太多,不搞清楚贫血的病因,就达不到治疗的效果。

      说了这么多贫血的病因,那么贫血究竟是什么?贫血是指***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因此,贫血只是一种临床症状,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就有贫血。需要注意的是,国内外诊断贫血的标准略有差异,不同的海拔高度也有不同的诊断标准,因此临床上诊断贫血还要根据现病史和既往史、家族史、营养史、月经生育史及危险因素暴露史等来进行综合判断。贫血的分类,可以按照贫血的原因、贫血的严重程度、先天性抑或后天获得性等分为不同类型。比如,轻度贫血指血红蛋白(HGB,g/L)介于90-110/120之间;中度贫血则为HGB介于60-90之间,重度贫血则为HGB介于30-60之间。HGB低于30g/L则为极重度贫血。
      在临床表现方面,贫血最早出现的症状有头晕、乏力、困倦;而最常见、最突出的体征是面色苍白。症状的轻重取决于贫血的速度、贫血的程度和机体的代偿能力。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则是因为血液中红细胞减少,运输氧气的能力降低,不同器官或多或少出现供氧不足所导致的。具体到各个系统来说,神经系统可出现头昏、耳鸣、失眠、多梦、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呼吸和循环系统可出现活动后引起呼吸加快加深并有心悸、心率加快、甚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贫血愈重,活动量愈大,症状愈明显等;消化系统可出现消化功能减低、消化不良,出现腹部胀满、食欲减低等现象。总之,严重的贫血对***危害还是十分大的,需要大家加以重视。
      许多人出现贫血之后,常常因为工作学习紧张等原因延误或者放弃就医,选择性地忽视贫血,或者按照传统观念解决:比如进食红枣、花生、鸭血、猪肝等食物来补血,有些人比较幸运,一段时间后贫血得以改善,但另外一些人就不那么幸运,反而因为延误诊治而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各位病友可能会好奇:同为“贫血”,为什么“补血”效果差别这么大呢?其实,答案就在文中第一段:贫血原因千千万,对症更要对病因!

      因此,临床上出现上述表现,各位病友应及时看血液专科门诊,查清楚贫血的原因,再各回各“科”、有条不紊地对因治疗。比如,女性病友月经过多导致贫血,应该建议患者妇科就诊,排除子宫肌瘤、内分泌紊乱等妇科疾病;还有一些正当妙龄的女生,为了保持体型,不惜省掉晚餐、不吃肉不吃鱼,仅仅进食蔬菜水果,美其名曰“养颜又养生”,日积月累,贫血自然找上门来啦!所以,医生的引导和教育很重要,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饮食规律、营养均衡、再加上补充造血原料如铁、叶酸和甲钴胺(即维生素B12),贫血也很快纠正啦!如果是男性病友,之前有痔疮病史,解过黑便、便后带血、或者酷爱饮酒,甚至有“胃十二指肠溃疡或者肿瘤”的病史,或者因此而做过胃肠道手术,则应该看消化内科或者胃肠外科,解决胃肠道疾病问题,同时血液科医生给予补充造血原料(铁剂、叶酸和甲钴胺),贫血的问题也迎刃而解啦!对于恶性肿瘤或者恶性肿瘤放化疗后导致的贫血,一则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二则影响后续的放化疗。所以,可以根据患者贫血的程度,分别给与:输血、促红细胞生成素、补充造血原料等治疗,以改善贫血,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贫血的治疗,病因治疗是根本,也是关键!对于营养不良性贫血,去除病因(如治疗胃肠道疾病、子宫肌瘤等),补充铁剂、叶酸和甲钴胺后绝大部分患者贫血都可以纠正。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贫血,纠正原发病后贫血也迎刃而解了。对于恶性肿瘤导致的贫血,主要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再加上对症支持治疗,比如输血、促红细胞生成素等,也可以改善贫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在,我们要回到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贫血上面啦!门诊贫血患者最害怕、最想知道的就是:我会不会得白血病?会不会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带着大家得这些疑惑,一一道来。首先,容易导致贫血得血液系统疾病有哪些呢?一般来说,各种急、慢性白血病,MDS、淋巴瘤、骨髓瘤、骨髓纤维化、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营养不良性贫血、先天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都可以出现不同程度得贫血。今天,张医生重点给大家介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张医生在前面得患教文章重已经对MDS做出系统、全面得介绍,所以,这里我们就化繁为简,不一一赘述啦。
      MDS是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特点是髓系细胞分化及发育异常,表现为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造血功能衰竭等,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作为血液系统的老祖宗,造血干细胞负责发育、分化为各种成熟或者幼稚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而MDS患者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因各种原因出现异常,导致产生的后代子细胞不能正常分化成熟,在骨髓内产生质和量都不达标的前体血细胞,即通常所说的“废品或者次品”,这些废品或次品在释放到外周血液前,就在骨髓内被破坏而死亡,即通常所说的“原位溶血”,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白细胞减少或者血小板减少。其中,很多MDS患者早期最常出现的临床表现就是贫血。MDS的贫血与其他原因导致的贫血不同,首先,MDS一般是大细胞性贫血;其次,MDS患者对于贫血的耐受性明显降低,HGB80g/L以下很多患者难以耐受,需要输血提高生活质量;最后,MDS贫血进行性发展,直至转白。
      因此,如果能从MDS的早期阶段-单纯性贫血阶段就可以辨别出来,对于尽早启动MDS的正规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延缓转白的风险,还是大有裨益的。但是,由于早期原始细胞比例不高、仅仅表现为贫血的MDS缺乏明显克隆性的依据,导致早期诊断比较困难。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贫血的继发性因素,比如造血原料的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甲状腺疾病、药物性因素、电离辐射、各种感染性疾病、脾功能亢进、先天性贫血等。再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完善骨髓细胞学、骨髓活检、免疫分型、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二代测序等,才能把MDS从一部分贫血的患者中识别出来,即“慧眼识珠”。慧眼识珠说来容易做来难,所以,希望各位病友出现贫血表现时,尽快来血液科门诊就诊,以免延误诊治。
      在MDS贫血的治疗方面,主要解决两大问题:骨髓衰竭及并发症和AML转化。“补血”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症治疗:输血、输血小板,从而补充血细胞的不足,提高生活质量。如果有感染,则抗感染治疗。
      2.细胞因子治疗: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能够促进骨髓产生红细胞,需要时间较长。
      3.免疫调节药物:如雄激素促进红系造血,维A酸,还有沙利度胺和来那度胺等免疫调节剂,ATG等免疫调节药物等;
      4.中医中药治疗:如亚砷酸及其口服制剂复方黄黛片,复方皂矾丸等。
      5.表观遗传学修饰治疗:5-阿扎胞苷和5-阿扎-2-脱氧胞苷(地西他滨)可降低细胞内DNA总体甲基化程度,能引发抑癌基因的表达,抑制造血干细胞过度增殖,治疗有效的患者不仅可以改善贫血,还可以延缓MDS向白血病转化。因为阿扎胞苷/地西他滨起效慢,通常需要4-6个疗程才评判疗效。
      6.骨髓移植:异基因(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有望治愈MDS的唯一方法。但是,移植需要有HLA相合的供者,患者年龄不能过大,移植前状态良好,没有严重感染等并发症。目前,随着半相合移植开展得越来越多,对于供者得要求相对不那么高了。

      总之,“贫血”非小事,大家要注意。出现贫血后,不要随意进补抑或拖延就医,应该及时在有一定实力的血液病专科就诊,不怕麻烦,尽量配合医生查明贫血原因,对因治疗。对于久治不愈的贫血,尤其要排查是否MDS等恶性疾病所致,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明确诊断,进而选择最合适的“补血”方案。
      专家介绍

      张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擅长
      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增殖性肿瘤(包括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等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学术职务
      第二届全国MDS/MPN协作组委员,湖北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分会MDS/MPN协作组委员,湖北省生物免疫学会血液病分会首届副主委,ESCO血液肿瘤学会常委,湖北省血液肿瘤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2004年获得原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内科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0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先后在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

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联系邮箱:douxingdu02@163.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