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回答】中医教你怎样消除口臭

      口臭为临床常见症状,会给患者的交际、工作带来很大的苦恼。

      所谓口臭(也有称“口气”)是指人口中散发出的难闻气味,常由某些口腔疾病(如口疮、口糜、龋齿)、鼻咽喉疾病(如鼻渊、乳蛾)以及其他疾病(如肺痈、胃火、食滞)所致。

      中医认为,体质强壮、神清气爽、口舌生香是***正常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反之则可能是病态的现象。

      口臭的产生源于***的各种急慢性疾病,如清代《杂病源流犀烛》说:“虚火郁热,蕴于胸胃之间则口臭,或劳心味厚之人亦口臭,或肺为火灼口臭。”

      中医理论认为,胸腹不畅,浊气上逆,胃阴耗伤,虚热内生,胃阴受损,津液不足,虚火上蒸;肺阴受损则气逆上冲;精气血受损则虚火郁热内结,阴虚津亏胃肠肝胆虚火郁热上蒸,肝火犯胃,火气上炎,脾虚气滞,寒热互结,升降失司所致口臭。

      长久性的口臭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胃火口臭多由火热之邪犯胃所致。其证除口臭外,常兼面赤身热、口渴饮冷、口舌生疮或牙龈肿痛、流脓出血等。

      2食积口臭多由过饱伤胃、缩食停滞胃中引起。其证口出酸腐臭味、脘腹胀痛、不思饮食、暖气口臭等。

      3热痰口臭多由热痰犯肺或热痰郁久化脓化腐引起。其证除口臭外,常兼咳吐痰浊或脓血、胸痛短气等。

      4虚热口臭多由阴虚生内热所致。口臭而兼见鼻干、干咳、大便干结,为肺阴虚弱之候。口臭而兼见心烦不安、失眠多梦、肌肉跳动、爪甲不华,为肝之阴血亏损。口臭而兼见腰腿酸软、多梦遗精、口干咽燥、夜间尤甚,为肾阴虚损,相火妄动之证。

      病案分析

      某患者自述口臭病史3年,口渴咽干,频发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并有胃痛、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由于工作原因,该患者吸烟量大(每日约3包),并频繁饮酒应酬。

      辨病辨证:由于饮酒过度,饮食不节,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胃内积食不化,久而湿热内蕴,胃火上旺,胃气不纳,气机紊乱,肠胃内的清香之气上升,秽浊之气不降,横冲直上,直接引发口臭。

      治则:清热泻火。

      方拟泻黄散加减:藿香12克,焦山栀12克,石膏30克,甘草6克,防风15克,山楂炭15克,炒麦芽15克,六神曲15克,火麻仁18克。

      宣教:多吃清淡的食物,如豆腐、冬瓜、芦笋、空心菜等,可以助消化、利排泄;少吃肉类等油腻食物,戒烟酒。

      综上所述,我们所说的口臭,一般以胃火口臭为主,主要表现为口臭、口渴饮冷、口舌生疮糜烂、牙龈赤烂肿痛、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其治疗当以清胃泄热为治,分内外治法。

      内治可用泻黄散加减、清胃散加减等。外治法较多,可按摩胃经上的内庭穴去胃火,建议早晚各1次。因为早上79点时胃经经气最盛,趁着起床这段时间,按摩内庭穴效果较好;晚上79点时,用热水泡脚的过程中,双脚互相摩擦,可使血液循环顺畅,所以此时按摩效果也较佳。

      此外,还可以用葵花子捣烂与蜂蜜调成丸含在口中,或淘米水烧开后漱口、淡盐水漱口等皆能去除口臭。

      本文选自《上海中医药报》

      2018年9月28日第3版

      作者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消化科方盛泉

      (辛夷)

口臭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中医教你怎样消除口臭

顽固性口臭,只因脾阳少!1个温补脾胃第一方,帮你摆脱口臭困扰

      喝了一口水的水杯,准备喝第二口时,却闻到如同下水道的恶臭味;
      和朋友面对面聊天,朋友下意识地时不时皱眉和往后退;
      戴着口臭,呼吸中传来的酸臭味令你恶心呕吐……
      如果有这些情况,说明口臭已经很严重了。
      更令人心烦的是,明明试过了很多方法,却还没有彻底摆脱口臭困扰,久而久之,口臭就如搭世同一块狗皮膏药粘着,甩也甩不掉。
      其实,这种顽固性口臭的出现,很可能是你的脾阳虚所引起。
      以往很多观点认为,口臭的发生多为胃火、食积、热痰、虚热等所致。但事实上,胃火口臭的患者,除了有口臭症状外闷粗,还常兼有面赤身热、口渴喜冷饮、口舌生疮或牙龈肿痛、流脓出血等表现。食积口臭,口气多为酸腐臭味,且患者多伴有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嗳气等症状。热痰口臭,则多由热痰犯肺或热痰郁久化脓化腐引起,故常伴有咳吐痰浊或脓血、胸痛短气等表现。虚热口臭,多由阴虚生内热所致,故常伴有心烦不安、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等症状。
      而临床上,也有很多其他症状并不明显,或自述仅有口臭症状的患者。这一蚂枝镇类患者口臭的发生多和脾阳虚所致的“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有关。
      对于脾阳虚所致的口臭,《黄帝内经》中就有详细的解释,该书记载“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瞋胀。”
      众所周知,我们的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循环的系统,地上的水会变成天上的云,而天上的云又会通过下雨变为地上的水,周而复始,保持动态平衡。
      在***体内环境中同样如此,存在气机的升降出入,中医认为,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升胃降,一上一下,身体脏腑才能保持正常的运转。
      而脾胃又主运化受纳,饮食水谷需要在这里进行消化,消化的过程则需要有阳气来支撑,正如我们煮饭,如果没有火或者电饭煲插电后所提供的热量,饭就煮熟不了。
      脾阳充足了,食物的消化过程才能顺利进行,气血等精微物质才可以产生,并输送到身体各处,滋养各脏腑。也才能有力量将消化过程所产生的“垃圾”、“浊气”等糟粕排泄出去。
      若脾阳不足,一方面,食物的消化就会出现问题,气血等精微物质产生不足;另一方面,“垃圾”、“浊气”等糟粕不能往下输送出去,反而往上升,到了嘴巴里,就会形成顽固性口臭。这就是清气不升,浊气不降。《黄帝内经》亦指出,本应该往上走的清气,反而在下,则可致飧泄,也即便溏,大便不成形;本应往下降的浊气却往上走,则可致嗳气、呃逆、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口臭等症。
      事实上,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人缺少运动,不能化生阳气,加之饮食精细,嗜好生冷油腻饮食居多,夏季空调的过度使用等,导致脾胃阳气受到戕害,复加忧思劳倦伤脾,致使脾阳虚十分常见。临床所见,不少顽固性口臭的患者以脾阳虚为主要病机,或多多少少存在脾阳虚的问题。对于这一类患者,应重视脾阳的温补,方可治病求本,从根源上解决口臭的问题。
      脾阳虚衰,失于温运,则可致阴寒内生,所以,对于脾阳虚所致的口臭,应以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为主要治则。临床常用理中丸治疗该类病症。
      理中丸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又名人参汤、治中汤、理中煎、人参理中汤。由人参、干姜、白术、甘草四味药物组成。其中干姜辛热,入脾经,能温中祛寒,扶阳抑阴,为君药。党参(人参常常换作党参)补益中气,调养脾胃,为臣药。白术苦甘而温,健脾燥湿,为佐药;炙甘草补脾益气,并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温补并行,以温热为主,使阴寒消散,阳气复振,脾胃得补,健运有权。传统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各种病症。该方为中医治疗中焦虚寒证的经典名方。《伤寒论章句》中亦将其称为“温补中土第一方”。
      当然,如果脾阳虚严重,单纯用该方温阳散寒力道不够,于是后世医家一般加入温补脾肾之阳的制附子,用于脾虚及肾,火不暖土之证,或用于脾胃虚寒重症,扩大了理中丸应用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文中所述的配方,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最好不要照搬,而应该在辨证的前提下对症治疗。因为在个别的用药上,是需要变化调整的。中医讲究整体辨证,故用药也应一人一方,比如脾阳虚所致的口臭患者,若有气虚明显,通常需要加黄芪,茯苓,山药等健脾补气药;若体内湿气明显,则加桂枝,薏苡仁化气利湿;兼见湿热内蕴者则加蒲公英、半边莲等清热利湿之品。只有兼顾整体,标本同治,方可取效。
      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交流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

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联系邮箱:douxingdu02@163.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