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馆送饭( 殡仪馆羹饭)

殡仪馆羹饭

熟悉我的朋友可能都还有印象,我有个初中和高中六年的同学。

和我一样,他也是南方知青到洛阳工作定居的第二代。但因为早产,先天不足,从小体弱多病。当我们在跑在跳的时候,他连站久了都要喘气。到了高中大家在篮球场上挥洒青春和汗水,他只能在场边默默地观看。在同学们的眼里,他就像一根干枯的芦苇,似乎稍微大一点的风就能把他吹折。

去年冬天微信联系的时候,他已经病得起不了床了。父亲去世得早,快四十岁的人也没结婚,和白发苍苍的老娘相依为命。一米七的个头,现在瘦得不到80斤,说句扎心的话,这情况能过年就算不错了。当时同学群里,人人都感觉得到一种兔死狐悲的凄凉。

后来我打电话给他,感觉他连说话都没有力气了。我问他想吃点啥,他说小时候去我家吃饭,那个酒香草头特别好吃。这两年想啊想啊,但洛阳买不到,网上买的也不是那个味道。能不能寄点过来。我一口买了5斤,保温袋和冰袋打包好,走顺丰第二天就到了他手里。他要给我钱,我说得得得吧,还有两个月就过年了,到时候我回去看你再说。

谁知疫情反复,政府提倡原地过年,所有计划泡汤。而他吊着这口气,居然也撑过了这个年。今年三月的时候,他又和我联系,说能不能买到草头了,而且这次一定要给钱。我哪敢要?又寄了10斤,嘱咐他一次吃不完用塑料袋扎严放冷藏室里,还能放个半个月。如果实在放不住了,还可以晒成草头干。最后,我跟他说:

等夏天孩子放暑假了,我回洛阳看你。

他马上回复我:好的,千万要来。

谁知一语成谶,5月初开始多器官衰竭,直到生命永远停留在5月9日,离40岁生日还差17天。

他们家只有一个老娘,还有个智力残疾的舅舅,根本无力操办丧事。但同学们迅速组织治丧委员会,我也在第二天及时赶到殡仪馆。入殓师的手艺不错,整个人都显得很安详很放松,看不到一丝痛苦。

从殡仪馆回来后还要吃顿豆腐饭,但他常年卧床,吃药和治疗可以走医保,但生活就只能全靠老母亲的退休工资了。所以他家经济非常困难,怎么还能让老太太拿钱招待我们呢?好在人也不多,事后的豆腐饭,也是我们凑份子凑出来的。最后在涧西的新友谊大酒店摆了三桌,也算是做了一个完美的结尾。

殡仪馆羹饭

这桌菜南方的朋友可能觉得有点寒酸,但在洛阳真的已经算不错了。

殡仪馆羹饭

金沙虾仁:虾仁挂糊下锅炸酥,浇沙拉酱。虾仁肯定是冻的了,口感一般,但胜在个头大,口味也还不错。

殡仪馆羹饭

蜜汁铁棍山药:铁棍山药蒸熟切断,浇上蜜汁即可。首先这个山药只是一般的长山药,非真正的温县铁棍山药,其次蜜汁有点微苦,也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殡仪馆羹饭

酱牛肉:酱牛肉本身鲜味和酱香味已经足够了,我可以直接空口吃。但我那几个口味重的同学都要沾辣椒油,也没多少,一人一筷子瞬间清盘。

殡仪馆羹饭

苦菊沙拉:沙拉酱是另配的,如果觉得拌苦菊味道太淡,可以蘸一点沙拉酱吃。

殡仪馆羹饭

酥炸鱼条:其实就是那种半成品的鳕鱼条裹上脆炸糊以后下锅炸成的。虽然外酥里嫩但明显腥味有点重。

殡仪馆羹饭

凉拌木耳:酸辣口的。用的是小叶木耳,比较薄比较软,清口小菜。

殡仪馆羹饭

道口烧鸡:咸,齁咸……居然还能看到大盐粒子。喝酒的人估计会很喜欢。

殡仪馆羹饭

凉拌三丝:木瓜丝,土豆丝和青红椒丝拌在一起,红油比较重,酸辣味突出。

殡仪馆羹饭

白灼基围虾:现在基围虾的名字都用烂了,这个严格的来说就是海白虾,厄瓜多尔虾。沿海不稀罕,洛阳还是挺喜欢吃的。

殡仪馆羹饭

蒜香小排:炸得有点过火,略硬。不过蒜香味还是挺浓的,还带点微微的辣,口味比较重的一定喜欢吃。

殡仪馆羹饭

鱼胶菌菇羹:南北口味差异的确比较大,鱼胶一般在南方都是做金汤的。但是在洛阳居然是番茄红汤的,吃起来特别像海鲜味的海派罗宋汤,还挺爽口挺好喝的。

殡仪馆羹饭

清蒸多宝鱼:大夫反复关照慎食海鱼,我就尝了一筷子,还好,不是死鱼,很嫩很鲜。

殡仪馆羹饭

香芋烧牛腩:咸鲜回甜,香芋沙软糯香。而且牛腩占了一大半,这个菜真的挺实惠的。

殡仪馆羹饭

杏鲍菇炒牛柳:杏鲍菇切成粗条下锅炸到半干,然后和牛柳一起旺火炒的。口味咸鲜,黑胡椒味突出。

殡仪馆羹饭

蒜蓉蒸扇贝:正好一人一个。地道的活扇贝蒸出来的,不是那种壳是道具,肉是冷冻的西贝货。

殡仪馆羹饭

荷塘小炒:山药,荷兰豆,西芹,白果,百合,黑木耳分别焯熟后清炒,很爽口。

殡仪馆羹饭

主食一:鲜肉大包子。包子皮软和不黏牙,馅是一个肉丸,不散。味道那是相当好,我都有让服务妹子去拿点蒜和辣椒油的冲动了。

殡仪馆羹饭

主食二:榴莲酥。这个看着像半成品直接烤出来的,起酥油比较重,没吃。

殡仪馆羹饭

主食三:慕斯蛋糕。热量太高,怕怕。

另外还有三个菜,分别是冰糖甲鱼,羊肉焖罐和连汤肉片。因为都没转到我跟前就吃得差不多,空盘子也就没什么好拍的了。

殡仪馆羹饭

写在最后:殡仪馆羹饭

一个人的一生,吃完这顿饭就彻底画上了句号。人死如灯灭,灵与肉体皆销,但活着的亲人还在承受失去的痛苦。这时候,我突然又想起两段文字来:

第一段来自范缜的《神灭论》。他说大家的一生都是一颗桃树上的花瓣,风一吹,花瓣就都散落了。有的花瓣飞进了窗户,落在熏香的席子上。有的花瓣落在地上,被车辙碾成了泥。还有的花瓣,干脆直接掉到了粪坑里。

第二段来自一位意大利作家写的一本书《不死的中国人》。这位作者发现意大利的4万多中国移民当中,十多年了才举办了3场葬礼,难道中国人都是不死的吗?他们没有欢笑没有任何娱乐活动,不唱歌不跳舞,面无表情,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永不疲倦。似乎除了赚钱之外,对周围的事情没有任何兴趣。至于为什么没有看到他们的葬礼呢?是因为他们一旦年老体衰无法工作,就会悄然回国,落叶归根,在平静中等待死亡。

拼命工作的,就像我。而等待死亡,就像他。唉,生命无常啊。

我不知道他还留不留恋这个世界。但我从他妈妈的脸上,却已经看到真正发自内心的轻松。

人总要向前看,不是吗?

殡仪馆羹饭

我是懒馋食记,爱美食爱生活,熟知中外家常小菜,厨房秘籍。为人耿直,只说干货,杜绝忽悠。喜欢美食文化和厨房家常美食,每日(屁)更新深度好文,关注我!从我这里学到的可以让你成为餐桌上当仁不让的焦点。

殡仪馆羹饭

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联系邮箱:douxingdu02@163.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