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厚资产和中弘股份

原标题:国厚资产与*ST劳顿的战略合作终止 国厚资产多次卷入“*ST”

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2月28日晚间,*ST罗顿(600209,SH)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国厚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厚资产)协商终止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国厚资产曾多次涉足“*ST”公司。据公司官网显示,其最新标的为老牌上市公司*ST康美(600518,SH)。

国厚资产和中弘股份

国厚资产和中弘股份(网络配图 侵删)

  *ST罗顿去年5月已称双方无合作新进展

  早在2019年5月,在*ST罗顿召开的不再继续推进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投资者说明会上,有投资者就上市公司与国厚资产战略合作一事进行提问,当时*ST罗顿方面表示,“目前暂无新进展,若有,公司将按相关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公告显示,2018年11月20日,*ST罗顿与国厚资产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属于协议双方的意向性约定,双方将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及优势,在包括但不限于债权转让、盈利模式重组、经营管理重组、资产重组等方面进行合作。

  彼时,*ST罗顿因2016年度、2017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连续为负值,股票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而2018年前三季度净亏损2690.73万元,*ST罗顿面临被暂停上市的风险。但第四季度,*ST罗顿通过股权出让获利,并最终实现2018年全年归母净利润为827万元。

  但到了2020年,*ST罗顿当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1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ST罗顿营收为0.6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负。

  面对公司退市的风险,*ST罗顿表示:“公司数字体育相关业务营收已从第三季度开始实现快速增长,同时今年下半年公司装饰工程业务也已累计新签订近1亿元合同,增厚了公司未来营收体量。尽管公司对争取撤销退市风险警示早有规划,但面对疫情、行业变化等影响仍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尚存在退市的风险。”

  国厚资产已多次涉足资本市场

  根据官网介绍,国厚资产成立于2014年,由中国东方资产联合博雅投资等优势资源企业共同发起设立,北京文投、光大信托、徐工集团等为战略投资者,注册资本27.92亿元,是国内首批具有金融不良资产批量收购处置业务资质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地方AMC)。

  成立以来,国厚资产形成了“以不良资产经营为主线,重组重整业务为特色的竞争优势”。截至2021年6月末,国厚资产累计收购不良资产超1500亿元,“涉及工农中建等数十家银行和近千家企业”。

  近年来,国厚资产频繁出手资本市场,涉足中弘股份(已退市)、*ST中天(600856,SH)、“味精第一股”莲花健康(600186,SH)、中南文化(002445,SZ)、鑫科材料(600255,SH)等上市公司。

  国厚资产最新标的为*ST康美(600518,SH),这家老牌上市公司深陷财务造假泥潭,处于重整阶段。2021年12月15日,*ST康美发布关于与重整投资人签署重整投资协议的公告。公告显示,财务投资人芜湖鑫同瑞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以3亿元货币资金受让*ST康美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的1.76亿股股票。而国厚资产官网的一篇新闻显示,国厚资产“以芜湖鑫同瑞为投资平台”,与广发证券等共同作为独立财务投资人,携手产业投资人神农氏一道驰援*ST康美。

【参考文章】国厚介入,持续推进中弘股份降风险

由于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份低于1元,中弘股份进入退市流程,可能成为中国第一只因面值低于1元而退市的股票。10月20日,作为中弘股份经营托管方的国厚资产副总裁兼董秘陈勇表示,国厚资产并非中弘股份的新股东或“接盘人”,其介入中弘股份是作为经营托管人的角色,为中弘股份违约风险化解提供专业的债务重组等金融服务,在重组...

【参考文章】中国企业家:国厚资产——缓解危机,我们一直在行动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最近大家非常关注的是对民营企业的纾困,各地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救助措施方案。其实,为问题企业纾困解难,是四大AMC和地方AMC一直在做的本职作。”国厚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当初国家批准设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就是为了化解金融风险,并通过对不良资产的处置...

【参考文章】告别,中弘股份

中弘股份(SZ.000979)10月17日收盘报0.82元,跌停板封单高达138万手,股价已连续19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即使明日(18日)涨停也不能再回到1元上方。根据规定,如果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那么交易所有权令股票退市。2017年年底,中弘股份的债务集中爆发。据腾讯棱镜报道,当时涉及中弘债务纠纷的案件多达几十起,...

【参考文章】【中国企业家杂志】国家厚资产李厚文表示,随着不良资产生态系统的扩大,AMC应建立其核心竞争力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李厚文指出,当下AMC面临不少挑战,司法体系不完善,专业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比较匮乏,还有融资难、融资贵等。综合编辑| 《中国企业家》记者 梁睿瑶图片来源| 中企图库 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期,世界政治经济迎来充满不确定性的深刻变革。中国钢铁、铝等国有企业首当其冲,而这些行业正面临过剩产能...

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联系邮箱:douxingdu02@163.co m